当前位置:首页 > 修车工具 > 正文

德式修车工具,德式修车工具有哪些

  1. 抗日战争时期捷克产ZB26与中国仿制的ZB26比较怎样?
  2. 民国时期,从德国进口的15生榴弹炮,最后是怎么处理了?

抗日战争时期捷克产ZB26与中国仿制的ZB26比较怎样?

仿制的ZB26缺点虽然很多,但并不影响该枪在战场上的实际使用及表现。

因为落后的工业基础,钢材产品不合格,再加上捷克***直到抗战后期才将全部图纸交给中国。所以,抗战前期的仿制的ZB26大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

原版ZB-26轻机枪,是由捷克设计制造的。此枪外表最大的特征是其20发弹匣装在枪匣上方,导致其瞄准基线要移向弹匣左侧;此外,能非常快地更换枪管,操控熟练的射手,数秒钟内就能完成,是ZB-26轻机枪另外一大特点。此枪尽管由于弹匣容量有限,火力持续输出能力较逊,但由于射程远有效射程1000米,且射击精度非常高。

德式修车工具,德式修车工具有哪些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所以,中国在从捷克进口了3万余挺ZB-26轻机枪后,又从其他渠道购买或仿制了多达10万挺ZB-26轻机枪。

1927年,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。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。但直到兵工总署获得ZB26的全套图纸之前,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,而且是每个兵工厂各起炉灶。这就导致了一个必然的结果:不同厂生产的ZB26之间零件不能通用。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。

1934年兵工署技术司年度工作报告:轻机关******用捷克式。查英国最近向捷克厂购得该枪仿造专利权在英制造,其价值可知。此项轻机枪,国内各处皆曾仿造,以大沽所造者为佳,但以无图样样板,故零件尺寸,不甚准确,不能互换,所用之钢料亦不适宜。

德式修车工具,德式修车工具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而由于国造的质量问题,捷克式在用国产79***时经常不能合膛,所以机***在平时得一发发合膛,这主要都是因为落后的工业基础对武器限制的体现

ZB-26也就是也就中国俗称的“捷克式”轻机枪,从1927年到1937年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0249挺,而中国仿制的捷克式约有7万挺。

根据捷克工厂的记录,ZB-26一共出口了大约12万挺,其中出口中国的约3万挺。最后一批是1939年订购的10000挺。

德式修车工具,德式修车工具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中国仿制捷克式最早的是大沽造船厂,在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的1927年,大沽造船厂就开始仿制了。同时期包括重庆武器修理所、广东兵器制造厂、西北实业公司广西第一机械厂等工厂。这些工厂大部分是由当地的军阀筹建,相互之间零件基本不能互换,而使用的材料嘛,在沿海地区的可以进口国外的工厂进口钢材,所以材料还不错,但是加工技术不能保证,所以产品质量不能保证。

21厂最早是李鸿章创办的,由于时间早,内部的管理和工人的素质比较高,所以产品质量也很好。21厂是现在重庆长安机器厂的老底子。抗战时期,21厂的主要产品是民24式重机枪,但是包括捷克式等武器也有生产。

抗战军兴,原来各地的兵工厂被国民***兵工厂统一整合,包括11 、21 、31 、40 、41 、51 、53厂,其中21厂的质量最好,53厂的产量最大。21厂是原来的金陵兵工厂,从南京撤出以后,在1938年3月1日在重庆江北簸箕石复工,之后又接受了华兴机器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,在1939年生产892挺捷克式,而1940年10月正式定型,当年生产960挺,而从1939年到抗战胜利,21厂一共生产10151挺。

网上找的53厂的照片。

而53厂是原来在昆明的51兵工厂和22厂在1942年合并而成,51厂在1941年6月开始生产捷克式,当年生产450挺。1942年,不知为什么把51厂这个机枪厂和生产光学器材的22厂合并成53厂,这样就造成一定的内部矛盾,到了后来还发生过工人的***,当时的厂长被迫动用军警平息***,而且由于是新厂,一开始质量问题比较严重,不过后来经过改进,质量也还不错。到抗战胜利53厂一共生产了约1.5万挺捷克式。

敌后根据地也是有一些自制的捷克式,这些都是用手锉出来的,能用。至于什么互换性,就别惦记了。

中国国内自产的捷克式机枪,应该说从性能上质量还是可以接受的,尤其是大厂生产的产品。至于零件互换这些问题,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大问题,这些捷克式可以说是被当作宝贝使用,所以就算出现故障也是要想尽办法修理,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这些在敌后的部队,甚至有敌后游击队带着损坏的零件潜入上海进行大修的事情。

图片来自网络。

首先,我们要对民国时,国内各兵工厂的成绩表示肯定。

我国兵工厂在仿制西方武器时,也是动了脑子的。

例如,著名的中正式***,就是仿制了德国毛瑟***。但是,切合中国军人的特点和需要,将枪身缩短,并加长***。

还有巩式手榴弹,仿制于德式M24手榴弹。鉴于中国人体格偏小,也缩小了手榴弹尺寸,更方便我军士兵投掷。

还有汉阳兵工厂仿制的三十节式重机枪,原型是M1917式***重机枪。仿制时,特意将枪口径更改,从美国的7.62×63mm***改为中国军队标准的7.92×57mm毛瑟***,方便后勤保障。

金陵兵工厂的“民二四式重机枪”,原版是德国MG08马克沁重机枪。虽然,我国获得了全套图纸和专利。但是,国产版本也做了改进更轻:德国MG08枪身重26.4kg,而国产的枪身重只有20kg。

这款捷克式ZB26轻机枪在我国国内仿制了4万多挺,可以说是我军装备的轻机枪中的杰出代表。但是,由于技术和环境限制,国产的ZB26质量参差不齐。

这款枪最早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被我国购买和仿制。只是,当时仿制的方式是逆向仿制,没有获得图纸和专利。所以,做工比较粗糙,还有公差。虽然,我国国内很多兵工厂都在仿制,但是,没有标准化生产,零件都不通用。而且,做工也没法跟原厂的比。

1933年,孔祥熙曾借着向捷克***购5000支ZB26的机会,要过图纸。捷克没给。孔祥熙就派工人去工厂监工,实际上就是去偷艺去了,学了个大概。之后,重庆的21兵工厂生产的ZB26的质量就好了很多,还做了工艺改进。

但是,论做工精细,肯定还是进口的好。毕竟,之前进口时,捷克也不缺武器,制造的武器很注重品质。而我国很缺枪,生产时更偏向于节约成本、扩大产量。

民国时期,从德国进口的15生榴弹炮,最后是怎么处理了?

因为这种火炮的倍径为32,有效射程为15公里,所以按当时中国士兵的通俗叫法,“15生榴弹炮”通常被称为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。三十二倍十五榴的正式型号是sFH18,由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生产。

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sFH18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之一,其最大拖曳速度高达60km/h,射速为每分钟4发。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种***用火箭增程弹的火炮,sFH18让德国陆军在二战中所向披靡。所以sFH18也被德军称之为“常青树”。

1934年,蒋介石一下子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3%——3500万法郎订购德国***。这批订购***中最重要的非24门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莫属,光这一项的价格就是2088万法郎,所以也可以看出蒋介石真正想要的还是这24门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。

德国标准sFH18的倍径为30,有效射程为13250米。但中国方面并不满足这样的射程,他们认为这种打击力度还是不够,所以订购的时候就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提出了“有效射程必须达到15000米”的特殊要求。

因为当时在德国有好几家***制造商都在盯着中国的这批订单,所以莱茵金属公司权衡之下还是接受了中方的要求。

为此,莱茵金属公司专门对标准sFH18进行了改造,将其倍径由30提高到32。因为火炮倍径越大,其射程也就随之增大,所以32倍径完全能满足中方“有效射程15000米”的要求。

但当时由于德国政界与军方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,所以24门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生产完后并没有马上交付给中方,而是直到两年后,才被运到了中国。因其重要性,24门”三十二倍十五榴“被分散给了各大新成立的炮兵营。

24门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首次亮相是在1937年8月爆发的淞沪会战上。装备数门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“的国军炮兵第10营对日军发动了猛烈的炮击,日军由于火炮落后,一时之间竟无招架之力。

在淞沪会战取得耀眼的成绩后,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之后陆续转战各大重要战役。在1938年3月爆发的台儿庄战役中,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凭借着压制性的有效射程,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。而后在潼关炮战中的突出表现,更是让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获得了“潼关守护神”的称号。

除了在中原战场上大显身手,“三十二倍十五榴”还跟随中国远征军远赴西南,先后转战松山、芒市等重要战场,其突出表现让英法驻军都侧眼相看。日军更是对其恨之入骨,又无可奈何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式修车工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德式修车工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最新文章